6600万年罕见完整恐龙胚胎出土 偷蛋龙孵化过程如现代鸟类
科学家今天宣布发现一个至少有6600万年历史、保存良好的恐龙胚胎,准备像小鸡般从蛋里孵化出来。这枚化石凸显某些恐龙与现代鸟类的共同点,似比过去认为的还要多。
这个恐龙蛋化石是在中国南部江西省赣州市发现,胚胎是双足、羽覆的恐龙偷蛋龙,研究人员为牠取了个「英良贝贝」( Baby Yingliang )的暱称。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中国、英国与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探究英良贝贝与其他先前发现的偷蛋龙胚胎,推断恐龙在破壳而出前会动并更换姿势,孵化过程极似鸟类。
这篇研究的作者之一、英国伯明罕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研究人员马慧芯(Fion Waisum Ma)告诉法新社:「这是史上发现保存最好的恐龙胚胎之一。」研究今天刊于美国科学期刊iScience。
马慧芯与同事发现英良贝贝把头部塞在身体底下,双脚摆在两旁,背部卷曲,这种姿势先前没在恐龙身上见过,但与现代鸟类的姿势很像。
鸟类里这种蜷缩行为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小鸟准备孵化时,会将头塞在右翼底下,以便用鸟喙破壳时能稳定头部。无法将头部塞在翅膀底下的胚胎,孵化不成而死的机率较高。
马慧芯说:「这显示现代鸟类这种行为,最初是从恐龙祖先演化而来。」
偷蛋龙科于白垩纪晚期生活在现今亚洲与北美。牠们的嘴喙有各种形状、饮食习惯也不同,体型差异很大,最小者像现代火鸡,最大像是巨盗龙( Gigantoraptor ),可长达8公尺。
这枚蛋化石长约17公分,从头到脚长约27公分的英良贝贝静卧其中。这枚化石现存于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胚胎约有7200万到6600万年历史,可能是突然遇到土石流而保存在泥中,没有被食腐动物吃掉。
如果英良贝贝长到成年期,身长可达2到3公尺。科学家对偷蛋龙科的食性仍不能完全肯定。先前有在偷蛋龙化石的胃部区域发现蜥蜴化石,但最新研究发现,偷蛋龙的胃中有胃石,推测也有可能是植食性。
研究团队成员、英国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学者布鲁萨特( Steve Brusatte )在声明中说:「这颗蛋内的胚胎是我见过最美的化石之一。这只尚未孵化的小恐龙长得就像卷曲蛋内的小鸟,显示今日鸟类的许多特征都是先从恐龙祖先身上演化而来。」
研究团队希望能更详细地研究英良贝贝,使用先进扫描技术描绘完整骨骼,包括头骨,因为牠身体仍有部分嵌于岩石。
「华尔街日报」指出,这枚恐龙蛋是约20年前在中国赣州市发现的几批化石之一,但直到2015年才被一名专家确定为恐龙蛋化石,进一步仔细检查后,赫然发现竟保存著完整的偷蛋龙胚胎。
过去百年多来虽发现不少恐龙蛋化石,但内含胚胎者则很罕见,因为尚处胚胎阶段的恐龙骨头极其脆弱,通常在成为化石的过程里就破坏殆尽,或零零落落没连接一起,难以还原完整骨架甚至孵化前姿态,像英良贝贝如此骨骼俱在且完整胚胎实属稀有中的稀有。
本新闻授权来自中央通讯社 cna.com.tw
Connect
Connect with us on the following social media platfo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