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狼绝迹近1世纪 科学家着手研究让牠「复活」
在灭绝近1世纪后,正式名称为「袋狼」的塔斯马尼亚虎可望「死而复生」。科学家正着手研究,希望让这种曾经漫步在澳洲丛林的斑纹肉食性有袋动物复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报导,这项充满抱负的计划将利用遗传学、古代 DNA 检索和人工繁殖方面的先进技术来让这种动物重生。
率领这项新作法的墨尔本大学教授、「袋狼综合基因修复研究实验室」( Thylacine Integrated Genetic Restoration Research Lab )负责人帕斯克( Andrew Pask )说:「我们强烈主张,首先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免于进一步灭绝,但遗憾的是,物种丧失速度并未减缓。」
他补充说:「这种技术提供了纠正这个问题的机会,可能可以应用在重要物种丧失的特殊情况下。」
这项计画与科技企业家蓝姆( Ben Lamm )及哈佛医学院遗传学家邱契( George Church )创立的 Colossal Biosciences 携手合作。蓝姆与邱契同时也在研究另一项规模1500万美元的远大计画,要以不同形态把长毛象给带回来。
体型大小和土狼相当的袋狼约2000年前消失在世界上,仅存于澳洲塔斯马尼亚岛( Tasmania )。作为生活在现代世界的唯一有袋类顶级掠食者,袋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却也因此不受人类欢迎。
1800年代生活在这座岛上的欧洲殖民者把牲口损失归咎于袋狼,因而猎杀这种生性胆小、半夜行性的动物,使得袋狼到了灭绝的地步,不过,在多数例子中,野狗和人类生活环境管理不当才是牲口损失真正的罪魁祸首。
最后一只被圈养的袋狼班杰明( Benjamin )在1936年因极端高温死于塔斯马尼亚荷巴特( Hobart )的博马里斯动物园( Beaumaris Zoo )。班杰明死亡前不久,袋狼的保育状态才刚获批准,但已来不及拯救这个物种。
这项计画涉及结合尖端科技的多个复杂步骤,像是基因编辑和打造人工子宫。
首先,研究团队将建立这种绝种动物精细复杂的基因组,并拿来与其现存最接近的近亲做比较,也就是大小如同老鼠的肉食性有袋动物「脂尾袋鼬」,以找出两者不同之处。
帕斯克解释说:「接着,我们会从袋鼬身上取出活的细胞,并编辑牠们身上所有与袋狼不同的DNA。我们本质上是在把袋鼬的细胞改变成塔斯马尼亚虎的细胞。」
帕斯克指出,一旦团队成功为一个细胞进行编程,涉及将脂尾袋鼬作为替代物种的干细胞及生殖细胞技术,将让「这个细胞变回一个活生生的动物」。
他说:「我们利用这项技术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这些物种复育到野外,牠们在野外的生态系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的终极希望,是盼望有朝一日,你能在塔斯马尼亚虎的丛林中再次看见牠们。」
团队并未替这项计划制定时间表,但蓝姆表示,他认为进展速度会比让长毛象复活还要快,因为象类的孕育时间远比袋鼬要长。
这项技术或许也能用来帮助现存的有袋动物免于步上袋狼灭绝的后尘,像是俗称「塔斯马尼亚恶魔」( Tasmanian devil )的袋獾,牠们正苦于对抗因气候危机而日益加剧的丛林大火。
本新闻授权来自中央通讯社 cna.com.tw
Connect
Connect with us on the following social media platfo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