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膨5大壓力來源齊發 物價上漲恐非短暫現象

| October 1, 2021 | 0 Comments

Image via Twitter @canyon_hs

油價勁揚、缺工、缺船…全球目前面臨的物價上漲壓力恐怕比預期更迅速加劇。這也使得一些人認為通貨膨脹升溫將證實只是暫時現象的看法,如今面臨挑戰。

許多央行官員雖仍堅持認為,通膨熱度終將降溫;但眼見一系列問題造成貨物和服務價格節節攀升,外界對未來通膨預期也不斷調高,多間央行官員已開始坦承,物價上漲時期可能比預期久。

路透社歸納,目前主要有下列5大通膨壓力來源:

●能源

歐洲和美國汽油價格今年分別已飆漲超過350%和120%,原油價格則大漲約50%。高盛( Goldman Sachs )預測,布倫特原油價格將由目前的每桶約80美元至年底衝上90美元。

許多經濟學家預期,由於美國產油速度減緩、汙染者碳排放許可成本升高及汙染較重的燃料使用遭到限制,汽油價格偏高的情況不會消失。

而在中國,限電措施已造成從水泥到鋁品等各種貨品產量減少。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指出,這使得終端使用者面臨漲價風險,例如在汽車供應鏈部分。

●晶片

晶片缺貨已使得美國通用汽車( General Motors )將第三季出貨量減少20萬輛。

晶片價格不斷攀升,這帶來的影響將擴及眾多產品,從電子裝置、汽車、電話到洗衣機。但晶片製造商有漲價理由,他們也面臨從原物料到供電各類成本都在上漲的情況。

凱投宏觀( Capital Economics )高級歐洲經濟學家艾倫-雷諾茲( Jack Allen-Reynolds )則預測,半導體短缺情況將持續至明年。

●糧食

聯合國糧農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FAO)編彙的指數顯示,今年1至8月全球糧食價格上漲達30%,反映廣泛的物價上漲壓力。

摩根大通( JPMorgan )的分析師認為,糧食價格大漲除了因為農產品價格攀升,還歸咎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引發的相關壓力,例如物流中斷和運輸成本增加。

●環保

為引導產業轉型為對環境更友善所實施的嚴格規定,被視為是刺激所謂「綠通膨」(greenflation)的原因。這些規定包括關閉汙染環境的工廠、礦場及停用這類車輛和船隻。但這也造成重要貨品和服務的供應受到影響。

例如歐洲的碳排放配額價格今年來已翻漲一倍,達到每公噸65歐元。摩根士丹利6月預估,若價格攀上100歐元,將造成歐洲零售電力價格上漲12%,並使得歐元區整體通貨膨脹率增加35個基點。

●薪資

隨著物價攀漲,消費者對於未來通膨趨勢也看升,進而將要求調高薪資。

美國8月平均時薪已增加0.6%。調查則顯示,美國人對未來5年的通膨率預估約在3%。

在英國,一些產業今年薪資已調高最多達30%。而歐元區第二季勞動成本雖降低,但通膨率和通膨預期仍持續上升。

Image via Twitter @PugetSoundEF

 

 

 

 

本新聞授權來自中央通訊社 cna.com.tw

Comments

comments

Tags: , , , , , , , , ,

Category: Default, News 新聞, Whats Hot

About the Author ()

  • Archives:

  • Categories:

  • Tags: